今天是
  • 无障碍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官•村书记 | “双向奔赴”——检察和解“心贴心” 一心为民;“龙源•益旅”共携手 “益”路同行

      时间2023-05-19

    检察官•村书记|“双向奔赴”


    检察和解“心贴心” 一心为民

    “龙源•益旅”共携手 “益”路同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检察和解,传承“枫桥经验”,实现诉源治理,提升办案质效,2023年5月19日,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检察院与中国共产党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镇委员会(下称龙城区边杖子镇党委)举行检察和解联动机制签约仪式。会上,成立龙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和解“心贴心”工作室,同时,依托边杖子镇辛杖子村,成立龙城区人民检察院驻边杖子镇检察和解“心贴心”联络站;聘请了边杖子镇全镇9个行政村党总支部书记担任首批特邀检察和解员、首批“龙源•益旅”工作室特邀观察员;协作机制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座谈。



    会议由龙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于波主持,龙城区边杖子镇党委副书记金宝辉;辛杖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宪英;边杖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彦兵;姑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敬生;朱杖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中武;新房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伟;林杖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刚;大房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增强;火神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志龙;黄金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少鹏应邀参加会议。龙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龙城区人民检察院与边杖子镇党委会签了《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检察院、中国共产党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镇委员会检察和解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龙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李荣华宣读《意见》并进行了解读。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合法、公正、自愿原则;结合检察机关监督职能,确定了检察和解协作范围;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公开听证促和解制度、案件线索移送机制、矛盾排查和应急联动机制、日常联络工作机制等;明确了通报和解信息、协商和解、磋商和解、监督和解结果等工作流程;成立了以龙城区人民检察院、龙城区边杖子镇党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检察和解工作领导小组。



    会上,成立了龙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和解“心贴心”工作室;依托边杖子镇辛杖子村,成立龙城区人民检察院驻边杖子镇检察和解“心贴心”联络站,将检察和解与“为群众办实事”密切结合,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释放检察温度。


    会上,龙城区人民检察院聘请龙城区边杖子镇9名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宪英、刘彦兵、赵敬生、徐中武、田伟、张志刚、王增强、林志龙、王少鹏担任首批特邀检察和解员、首批“龙源•益旅”工作室特邀观察员,并进行了公益诉讼、支持起诉的普法宣传。汇聚全镇9个行政村基层村委会智慧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形成诉源治理工作合力,推动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聘任仪式后,检察和解联动机制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座谈。



    龙城区边杖子镇党委副书记金宝辉表示:检察和解联动机制的建立,是我镇与区检察院加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也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一次生动的实践,标志着我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实现了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办理的历史性转变。


    边杖子镇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表示:将依托本次检察和解联动机制,加强矛盾排查,发现矛盾隐患和线索后,及时与区检察院联络沟通,使检察和解走进村中,与群众“心贴心”,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把纠纷消灭在萌芽中,充分发挥检察和解联动机制在维护全村稳定中的作用。并努力挖掘群众身边反应强烈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及时反馈检察机关,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犯。


    龙城区人民检察院与龙城区边杖子镇党委将以本次检察和解联动机制签约为契机,依托检察和解“心贴心”工作室、驻边杖子镇检察和解“心贴心”联络站,积极探索并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同下一盘棋,共绘一幅图。双方将携手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民生“小案”,以“小”案件“小”调解为抓手,服务“大”民生,促进“大”和谐,做好“枫桥经验的传承者”,打造符合本地区实际和检察内容的检察和解品牌,助力形成有龙城特色、高标准的检察和解新机制、新亮点,全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文字:陈   茜

    编辑:张曦文

    责编:王玉波

    审核:于   波